馬路邊的一課

有一天,傍晚時分,一對父子在亮着紅燈的馬路邊上有以下的對話:

 

看來是小學低年班的兒子,先說:「爸爸,你企得太出啦,企返入啲啦。」

父:「唔驚啦,你望過去,都沒有車。」

子:「你企入啲啦,真的太出啦。」

父:「你信我啦,轉綠燈前呢個位都唔會有車的。你望遠啲個燈位,都沒有車。轉燈啦,你睇,係唔係沒有車呀,都話啦。」

子:「但係你都係要企入啲,真係太危險了。」

父:「好啦,好啦,我明了,下次我企入啲啦。」

 

在一旁等待過馬路的我,被小朋友的愛與堅持觸動。其實,我們都要向小孩學習,有時候,大人輕忽了小朋友的善意,甚至太快阻止他們,消滅了他們流露內心的空間。

 

想起一齣紀錄片,片中提及嬰兒在零至三歲間掌握的,比他 / 她一生所學的都要多、來得都要急速;而很多心靈的特質,是由照顧者與嬰兒互動而產生的,例如愛和憐憫。父母往往都是後來才發現嬰孩這些特質,非刻意教導所得,也會常常視為理所當然。片中的一個兩歲幼兒,看見媽媽受傷、疼痛的表情,放下玩具、走向媽媽,親吻媽媽碰傷了的膝蓋,並用手輕撫。這令研究人員不禁會問:嬰兒是如何學懂辨識大人的情感和需要呢?他們又是如何學曉安慰、憐憫和愛呢?

 

或許我們仍有很多未有答案的問題,但在此想鼓勵讀者,在知識和技能漸長之時,請不要忘記去愛!不要忘記去感受別人的內心。更不要阻止小孩流露出來的美麗的生命特質!這些年來,與不同的人士同行,讓筆者愈發深信:我們都天生曉得愛,這值得、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花時間重新經歷,並加以發掘。願我們的心都能夠對身旁人的心靈保持敏銳,珍惜並保存這份與生俱來、藏於心底的愛。

撰文:陳志耀

生命教育基會義務總幹事 EDIT Workshop創辦人

電郵:info@reach-the-unreachable.org